中招網(wǎng)訊:“先有大圣寺,后有豐利鎮(zhèn)”。這是流傳在豐利鎮(zhèn)的一句俗話。據(jù)史料記載:豐利于唐文宗太和5年(831年)為“沿海村”,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(977—984)豐利為“利豐監(jiān)”八場之一。在建豐利場之前這里就建有一座寺廟,名“大圣寺”。豐利大圣寺正梁上鐫有“尉遲寶林監(jiān)制”的六字。尉遲寶林為唐開國元?jiǎng)孜具t敬德的兒子。唐高宗顯慶3年(658年),尉遲寶林繼承封爵,后主事全國寺廟的建筑,豐利大圣寺便建造于其時(shí),先豐利建場二、三百年。大圣寺供奉“大圣菩薩”,其像身披龍袍,頭戴毗盧帽。大圣菩薩本稱“僧伽”,歷史上確有其人,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作有《僧伽歌》。僧伽自唐顯慶2年(657年)來唐,至唐中宗景龍4年(710年)坐化,終年83歲。其為一代高僧,唐中宗李顯也奉之為師。佛界稱其為觀音菩薩化身。唐代宗敕:“天下凡建精廬,必立僧伽真相!案鶕(jù)尉遲寶林生卒年限推測,豐利大圣寺可能建于代宗敕令之前僧伽圓寂后不久,是黃海之濱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座佛教寺院。豐利大圣寺與南通狼山廣教寺供奉的是同一“僧伽”。南通民間流傳的“大圣菩薩借狼山”、“大圣菩薩借寶塔”都是說他生前的事。狼山何時(shí)起供奉大圣菩薩?相傳是宋時(shí)智幻和尚中興狼山始建大圣殿供奉,在時(shí)間上落后于豐利大圣寺。豐利大圣寺何以建造如此之早?可能是豐利鎮(zhèn)原處于“扶海洲”東北隅。僧伽在南通狼山傳道期間,豐利之北的海堤尚在初筑階段,潮汐、水澇之災(zāi),常為憂患。豐利與狼山僅百里之距,徒步一日可達(dá)。熱衷于治水防澇的僧伽來過豐利,為防治水患作過貢獻(xiàn),亦有可能。于是僧伽圓寂后不久,豐利地區(qū)的人們因?yàn)槌缇此,所以建大圣寺供奉僧伽也在情理之中?